7年,200余次科普活动,30余次研学活动,20余次科普宣传,13次知识讲座,受众近万人。近年来,地质五队把地学科普公益活动作为一项重要职责贯穿地质工作始终,全力打造新时代创新发展的科普之翼。
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性、基础性工作,地质队员以山川为家、河流为伴,他们在白山黑水间为国找寻矿藏。可是,提起地质工作,大多数人还是茫然与不解。地质工作的专业性仿佛一把枷锁桎梏了地学知识的普及,而地学科普就是打开这把枷锁的钥匙,让地质工作真正融入百姓生活。
矿产资源、地质构造、地形地貌和矿物的形成条件、防灾减灾等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,地质五队将这些工作中的基础知识,作为地学科普“导论”,用老百姓的语言解读深奥的地学知识。田间地头、学术交流、朋友聚会或是与村民的一次邂逅,他们走到哪里,就将地学知识传播到哪里。
潜移默化间,科学思想和生态文明理念如同一颗种子,携科普之翼,飞入群众内心扎根发芽。
2015年11月,地质五队地质标本室正式开馆。约200平方米的占地内陈列着各类典型地质标本1060件,涵盖地学各个领域。

矿物与岩石标本引人注目,古生物化石诱人探求,地质成果让人赞誉。“大里街道蓓蕾课堂科普基地”、“河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”、“河北省科普示范基地”等在陆续几年里相继挂牌成功,让标本室这个地学知识宣传教育和研学阵地,辐射能力正在稳步提升。

“内涵”有了提升,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。
历时半年,由地质标本室负责人、正高级矿产地质工程师郭东主编的《岩矿化石标本图鉴》科普图书中,对地质标本室收藏的自然元素矿物、硅酸盐类矿物、硫酸盐类矿物等12种288块矿物标本进行了整理归纳,以精美的图文展示,让更多的专业人士学习和欣赏,让更多的人感受和了解到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。
线上与线下的交相辉映,让科普工作的开展更具特色。利用抖音平台开办“石话石说”地学科普栏目,75期栏目,2530个专粉,6563个赞,总浏览量20余万次。科普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美丽的矿物、多彩岩石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,受到大众的广泛喜爱,其中有6期作品更是被“学习强国”唐山地方平台转载发布。
今年5月,地质五队不断强化地学科普工作的顶层设计,成立地学科普文旅所,专职负责地学科普和地质+文化旅游工作,把《科普法》结结实实落实到行动中,“喜迎二十大 科普向未来活动”、“2022.8红领巾地学科普研学”等活动相继开展,以“提升科普能力、关注目标人群、丰富科普活动、打造科普精品”为理念的地学科普工作真正达到了高潮。未来,占地1312平方米的地学科普基地整体规划设计让人期待,系统的科普工作长期规划已达成共识,地质五队的科普工作正以昂扬的精神风貌,笃定目标,砥砺前行。